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明治維新150週年重磅之作
250張圖片管窺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庶民生活
 
  從大學時代開始觀察水溝蓋的「路上觀察之神」林丈二,研究日本明治文化長達三十五年,他以「街頭視線」觀察明治時代的插畫,在時光旅行中回到明治時代,從那裡看到了「日本的現在」。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他跑遍日本的國會圖書館、江戶東京博物館圖書室,閱讀明治時代新聞記事、插繪與廣告,並參考江戶明治時代以來的「風俗誌」、「生活世相史」、「文化史」等參考文獻,然後整理資料及輸入電腦,建立起自己的資料庫。本書的書寫即是以這個龐大的資料庫為基礎,透過當時報章雜誌連載小說的插畫,來解讀和推測明治初期到中期,100到140年前日本人的生活樣貌和變化。

  那時曾出現「附插畫的報紙」,如《東京繪入新聞》、《繪入朝野新聞》等,從報紙名稱「繪入」(插圖)可知,是以「畫」為賣點。林丈二利用明治初期到1930年代日本的新聞(報紙)、雜誌裡的「插繪」和「廣告」,配合報紙社會新聞紀事,發揮豐富的想像與聯想,以「偵探」般的觀察力找出插畫裡的蛛絲馬跡,仔細探究和挖掘其中各種物品和潛藏的故事,並深入分析那個年代的特徵與社會氛圍,從而建構其獨樹一格的「丈二流」日本明治時代的文明開化史。

  本書開頭是幾篇關於理髮、洗髮的文章,當時日本有句話「拍拍散切頭便會聽到文明開化的聲音」,於是「斷髮=散切頭」成了文明開化的象徵。當時民眾剪掉丁髷後,感到頭部有些空蕩,因此日本男子開始流行戴帽子,但穿著卻仍維持原本的和服,而呈現「和洋混搭」不協調的模樣。可知在文明開化(=西洋化)的過程中,不少日本人感到相當困惑和遲疑,也做了各種「和洋折衷」的嘗試,譬如使用有色眼鏡、口罩、蒙面、圍巾、手帕、腳踏車等。

        值得一提的是,林丈二的視線也投向貧窮階級,書中幾個章節描述「裏長屋」的生活樣貌,如〈長屋的保母〉、〈貧窮與病人〉、〈貧窮中的餘裕〉等,藉此強調並非所有的人都能立即享受到文明開化的結果。可見林丈二嘗試從各種視角重新詮釋「文明開化」,呈現庶民的多元樣貌。

        這個年代正是文明開化的過渡期,一些鄉下出身的日本人從未體驗都市的文明生活,依然生活在舊時代的環境裡。譬如日本人對裸體的認知,也是在明治維新後出現了變化。當時在日本的西方人常在文章中提到,當他們看到日本無論男女都大剌剌地在戶外裸露身體,無不感到驚訝。而事實上,日本開始統治臺灣後兩個月,也就是1895年8月,當局曾對在臺日人發布命令,明訂「禁止露出胯下外出」,可知早期來臺的日本人當中,仍然有不少人維持著原本的生活習慣。

  進入明治時代後,不少浮世繪師成為報章雜誌新媒體的插繪繪師。本書中引用的新聞插繪師,如歌川國松、水野年方、松本洗耳等人,即是明治時代的浮世繪師,他們仍然依循江戶時代浮世繪的描繪方式,只不過他們的插繪不再是「錦繪」式的多色彩浮世繪,而是因應明治時代報紙的印製方式,繪製黑白色調的插畫。他們以明治時代一般庶民生活景致作為題材的「浮世繪」風格插繪作品,下筆細膩生動而寫實,正好提供觀察力敏銳的林丈二詮釋明治庶民「文明開化」的最佳史料。

  日本在明治時代歷經文明開化的變革,而逐漸形成今天日常生活的習慣。文明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這是一百多年前日本人的日常,我們從明治時代的插畫摸索他們生活中的故事。未知的線索藏在報紙的插畫裡,再次重現在我們的眼前。

名人推薦

  林承毅(台北路上觀察學會會長&林事務所執行長)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蔡錦堂(師大臺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依姓氏筆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丈二


  文字工作者、隨筆家、明治文化研究者、路上觀察學家。

  1947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他從小學開始便已流露出調查迷的特質,大學時注意到水溝蓋,從日本為起點觀察全世界的水溝蓋,後來集結為《水溝蓋(日本篇)》、《水溝蓋(歐洲篇)》等書。

  他是「路上觀察學會」的發起人之一,近年與「青年文京建築會」合作舉辦街頭散步和展示等活動。著有《走在義大利》、《走在法國》、《型錄.有點陳舊的生活雜貨》、《明治破銅爛鐵博覽會》、《騷動東京的動物們》等。此外,他與林節子一同負責一些著作的註解插畫,包括:筑摩書房的《明治的文學》(共二十五卷)、あすなろ書房的《希望小學時期就讀過的文學》(共六卷)、《希望中學時期就讀過的日本文學》(共十卷)、《希望中學時期就讀過的哲學》(共八卷)。

譯者簡介

鳳氣至純平


  日本橫濱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現為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失去故鄉的人:灣生的戰前與戰後》(2019),合譯有《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傳說的高砂族》、《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等。

許倍榕

  台南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現為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合著有《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2018),合譯有《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傳說的高砂族》、《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等。

 

目錄

導讀 蔡錦堂
譯序 鳳氣至純平
前言 開化的外行人
 
說到文明開化,就是散切髮啦
◆明治四年的散髮店?
 
女梳頭師完全沒變
◆各種牛奶廣告
 
在簷廊上洗髮
◆關於湯屋
 
夏季客人的款待之道
待合的置帽處
◆明治男子喜愛帽子
 
冰店的季節
◆冰店─夏天的樂趣
 
雨天的裝扮
◆下雪天的傘
 
長屋的小保姆
◆洗耳筆下的狗
 
貧窮與病人
 
貧窮中的餘裕
 
裏長屋的玄關是廚房
◆長屋的門禁
 
哇,手槍吔!
◆明治時代的手槍
 
身穿襯衫的書生
◆書桌上的孔雀羽毛
 
圍巾與手帕
咬手帕!
◆hankechi 或 hankachifu 的廣告
 
女學生與腳踏車
◆飆啊!飆啊!洗耳的腳踏車
 
有色眼鏡是什麼顏色呢?
蒙面女
◆頰冠賊
 
謎樣的黑色口罩 
◆阿染感冒與印振圓左衛門
 
護士的室內拖鞋
 
外行人的後記
譯註
參考文獻
 
 



開化的外行人


  開化的外行人來了!「像我早餐喝咖啡和牛奶、吃兩顆雞蛋;午餐是ソップ(soppu);晚餐吃牛排和喝點洋酒。」結果吃壞了肚子。明治九年的《東京繪入新聞》 刊登了這樣的文章。「ソップ」(soppu)就是「スープ」(soup,湯),「チョビ助」(chyobisuke) 指的是不懂裝懂的外行人,也就是我的同類。到底會出現多少這種我不懂卻裝懂的話題呢?請先往下看看。

  本書介紹明治時代的報紙插畫。運用「插畫」這樣的時代投影器管窺大約一百年至一百四十年前日本人的生活。從中可以看到現今已相當罕見,可謂日本人根柢的民眾樣貌與生活。此外,也希望能鉅細靡遺地探討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對於進入生活的「西洋」,自然地或不自然地吸收的樣子。

  ◆社會版新聞發展為新聞小說

  先看過來這裡吧!明治時代曾經有「附插畫的報紙」。從報紙名稱便可以知道的,有《東京繪入新聞》、《繪入朝野新聞》等,因為是「繪入」(插圖),所以是以「畫」為賣點。

  明治八年四月十七日發行第一號的《平假名繪入新聞》(《東京繪入新聞》的前身),刊登了一張插畫。這是以「插圖」為賣點的報紙上首度出現的插畫。換言之,該報是以這張畫賭上自身的前途。確實像畫面上的情景,若以照片報導的話,就算是現在也會有人衝去買吧!總之,那是一個沒有其他媒體報導這些事件的時代。

  明治九年,日本當局發布禁止帶刀的廢刀令。當時有這種揮舞日本刀的男人(吉岡某,二十一歲)是可以理解的,畫中警官穿著洋服和鞋子,而年輕男子已經是散切頭。也就是說,當時日本已經有這種程度的「西洋」進來了,而且看到警官只拿著木棒對抗日本刀,讓人不禁懷疑,「喂喂,沒問題嗎?」光是這樣,這張插畫便已潛藏著各種耐人尋味的話題了。

  話說回來,這個姿勢很像在演戲。總之就是要擺出帥氣的姿勢,這是當時插畫的特徵。因為只用一張圖片來說明當時的事件,因此大都不會畫背景。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也會描繪相當於戲劇舞台裝置的背景,看起來資訊量更加豐富了。如此一來,除了文章內容之外,也會看到當時的日常風景,像是那時習以為常的物品,或使用的日用品等,這些東西宛如時光機將那個時代投影出來。

  ◆社會版新聞是講談

  《繪入朝野新聞》在明治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發刊,比《東京繪入新聞》晚了八年。我們來看看創刊號中〈女士出席演說會〉這篇文章的插畫吧。內容是越後國(現日本新潟縣)蒲原郡柏崎的西福寺舉行政談演說會時,一位名叫西卷開耶的美麗女子,因為朗讀祝賀文章而立即被逮捕。她到底有多美呢?(以下請以講談師的口吻朗讀)「因為名叫開耶,她的前額讓人聯想起朝霞裡浮現的富士山峰,芙蓉般的眼尾,丹花般的雙唇,肌膚恰似越路之雪。當時她十七歲,會場又剛好是佛寺,彷彿仙女下凡,朗讀祝賀文的聲音清越玲瓏,宛若迦陵頻伽鳥的鳴叫聲……」差不多如此。(艱澀的單字請自行查閱字典)

  藉由這種講談風格的文章,和畫家猶如親眼見過般的插畫,將妙齡女子在眾人面前演說的不像話情況如實報告。對於當時的庶民,這是一個讓人不禁發出「喔!」的驚呼且興奮不已的事件。

  當時的插畫報導很有趣,這也難怪,執筆者大都是舊幕府時代的戲作者,也就是現在的小說家。若事件內容稍微複雜一點,戲作者的想像力與表現力便會交織在一起,根本無法一次寫完。於是出現了連載作品,將一個單純的事件報導寫成長篇,進而演變為「新聞小說」。

  本書的主角便是新聞小說的插畫。一張插畫到底有多少資訊呢?就由我這個裝懂的外行人來介紹吧!敬請期待。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63094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5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女學生與腳踏車(節錄)
 
◆腳踏車與藝妓
 
雖然有各種說法,但腳踏車大約是在明治三年左右首度進入日本。當時有人描述「踩腳踏板便會慢慢啟動」。在此僅列舉腳踏車與女性相關的事情。
 
在上述那位千金小姐車禍的新聞之後,就沒有再看到其他女性騎腳踏車的報導了。然而,根據明治三十一年七月十一日《讀賣新聞》的投書內容:「在新橋很著名的小松屋阿越 ,近日不知怎麼地開始練習騎腳踏車,束髮配上紫色袴,發出驚人的號令聲 ,在狹窄的巷弄裡騎來騎去。聽說腳踏車練習場在河邊市場的河內屋前面。」
 
下一幅畫應該便是這位「新橋阿越」,訪日的法國畫家畢戈(Bigot)在同年九月畫了一張圖,描繪背著三味線、撩起和服裙尾,以這種「難看的姿態」騎腳踏車的新橋藝妓。我想實際上沒有背著三味線,但因為阿越是十分出名的藝妓,因此當時應該相當轟動吧。
 
包括藝妓在內,一般庶民練習騎腳踏車時,通常一開始都是先尋找空地,或在專用練習場繞來繞去。這些設施都備有租用腳踏車,而且在明治十二年左右已經有腳踏車出租店,因此出現了租車後馬上騎到大馬路而造成問題的人。
 
◆藝妓的挑戰精神
 
新橋阿越年齡不詳,但應該是十八至二十歲之間。和前述的良家子女「花子」年齡相仿,正可謂「當代女子」。不僅如此,這個時代的藝妓認為標新立異也是才藝之一,因此不時抱有這種挑戰的精神。
 
例如明治五年二月的《新聞雜誌》第三十二號記載:「這陣子柳橋的歌妓(即藝妓)阿亭進入橫濱高鳴的學校學習英學。在遊樂圈子裡出現這種奇特的女性是很稀奇的。」此處的英學,是指英語會話。同年一月的《日要新聞》也報導了橫濱穿西服的藝妓,不難想像會引起不少話題。
 
抱著標新立異心態的藝妓,她們的挑戰之一便是明治三十一年的「腳踏車」。事實上,這一年日本社會也流行騎腳踏車,當時出現一篇令人在意的投書。和這位「阿越」挑戰騎腳踏車的同年,明治三十一年十月一日的《讀賣新聞》記載:「江副商店販售的卷煙CYCLE盒子背面,印有外國女性騎腳踏車的圖案,仔細一看,是男性的騎車方式。──煙草愛好者」報紙上經常刊登「CYCLE」(明治三十年十二月開始販售)的廣告,但廣告欄並沒有登載背面的圖片,也只能想像了。
 

 

 

 

... 文 | 談心社社長 圖 | 網絡 來源 | 談心社(ID:txs163) ... 一個平凡的家庭,生活幾年如一日枯燥。 一個心大且懶散的丈夫,是全家的經濟支柱。 兩個鬧騰又令人操心的孩子,常常把本就疲憊的生活搞得雞飛狗跳。 這是懷孕主婦艾麗的日常。 某天,他們對面的公寓新搬來一對年輕情侶。 有一次,艾麗和丈夫無意中偷窺到——對面的男女正做著親密的事卻忘記拉窗簾。 他們驚訝、好奇……甚至逐漸偷窺上癮。 一街之隔,對面的屋子裡,正上演著一個與這對中年夫婦生活完全不同的故事…… 上面的劇情,出自最近的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 《鄰居的窗》。 」短小精悍、結尾反轉,短短20分鐘裡,藏著生活的溫情和對人性的反思。」 - 01 - 偷窺到的生活 艾麗,像極了每一位被家務和孩子包圍的全職媽媽。 家人都還在呼呼大睡的時候,她已經起床開始做早飯。 燒水、洗菜、加熱…… 遊走在廚房的一分三畝地,忙得團團轉。 這間隙,要把一家人叫起床,給孩子換衣服、洗漱、餵飯。 忙完一切,自己才能吃飯。 白天,除了做家務外,還得時刻盯著孩子們。 他們在地上亂爬,吵吵嚷嚷,有時又忽然哇哇大哭; 一不留神,女兒就撿起地上的東西含在嘴裡; 兒子還不太會使用馬桶,總是拉在褲子上…… ... 周末,一家人準備出去玩。 準備工作並不簡單,水壺外套尿不濕……缺一樣就可能造成大麻煩。 老公以工作之名推脫掉。 回到家,艾麗卻發現老公正躺在椅子上,把腿翹在桌子上,開心地和朋友視頻通話。 見艾麗臉色不好,他忍不住追問: 「我今天在忙工作,而你們能出去玩。」 「你今天怎麼回事?」 艾麗的委屈一涌而出: 「我今天一整天,要一個人應付三個孩子。 那是在動物園,還下著雪。 其中一個孩子,不停流鼻涕、拉身上。 餓了,或者一直摔跤擦到膝蓋。 我昨晚只睡了4個小時……」 ... 對比之下,住在對面的情侶,似乎全無煩惱。 晚上,艾麗和老公坐在一起,百無聊賴,相顧無言。 另一邊的情侶,激情四射,親密無間。 ... 艾麗晚上睡不著,獨自去陽臺透氣。 對面的女孩正和男孩兒依偎在一起,歲月靜好。 ... 深夜,艾麗起來照顧嬰兒。 對她來說,睡眠,幾乎變成了奢侈品。 ... 對面辦起了通宵的聚會,年輕的人們跳舞、喝酒、聊天,縱情享樂。 ... 一街之隔,兩面窗戶,映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 「偷窺上癮」的艾麗,被對面的生活吸引著、刺激著……羨慕又無奈。 - 02 - 圍城裡的生活 艾麗的生活似乎還是一成不變,紙尿褲、孩子、爭吵和——偷窺。 直到有一天,她驚訝地發現對面的男孩兒剃了光頭,躺在床上,非常虛弱。 男孩的周圍,有幾個年輕人,看上去好像在和他告別。 ... 又過了一夜,男孩不見了——兩個人用擔架,抬走了他的屍體。 原來,艾麗和丈夫偷窺到的,並不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男孩兒一直病重,時日無多。 看似縱情享樂的生活,不過是女孩想給男孩留下一些快樂的回憶。 艾麗跑下樓去,看到正在傷心的女孩。 沒想到,女孩一眼認出過來試圖安慰的艾麗。 「我知道你,你是住在對面的人。我一直在觀察你的生活」。 ——這是一個互相偷窺的故事。 「你有一個小女兒,還有一個男孩和嬰兒,真的很可愛。 我和我丈夫,看著你的孩子們,看你和丈夫,晚上起來餵新生嬰兒。」 ...... 他們沒看到這對中年夫妻一潭死水的生活,相反,他們羨慕艾麗完整又溫馨的家庭里,那些平凡瑣碎的片段; 早上為孩子做可口的飯: ... 陪伴兩個孩子玩耍: ... 帶孩子出去玩,處理他們的鼻涕: ... 這些讓艾麗煩躁的事情,對鄰居來說,是一種幸福。 因為他們,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 ... 影片到這裡,才揭示出它的深意: 每個人的生活就像一座冰山,大多數的旁人,只看到水面上的百分之二十。 剩下的百分之八十,深深藏在生活的暗流里。 我們自以為了解別人的生活,但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個側面。 看到朋友圈裡別人的歲月靜好,心生羨慕。 卻不知道,ta可能剛哭過一場,只是在自己安慰自己。 看到別人秀恩愛、撒狗糧,心裡酸澀。 卻不知道,哪有什麼完美的愛情,他們也有爭吵、冷戰、傷心,不過是一次次努力磨合…… 人和人之間,隔著現實的圍牆,也隔著心圍。 就像楊絳給《圍城》寫得那段話: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 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兩扇窗戶,就是人們在自我世界裡,為他人生活強加的「濾鏡」。 - 03 - 請「看見」那些美好 回看艾麗的生活,一地雞毛,但並非一無是處。 她的生活中,有太多被自己忽視卻溫馨的一面: 自己的丈夫,雖然偶爾偷懶,但大多數時候,是個負責的爸爸。 到了時間,丈夫會準時地哄孩子睡覺。 周末在家,孩子吵鬧,他會第一時間調節孩子之間的矛盾。 ... 聽過妻子抱怨後——他主動帶著孩子去動物園,給妻子放一天假。 ... 艾麗沉迷於偷窺鄰居生活,丈夫給了她理解和擁抱: 「我在工作上越來越像個老傢伙。 親愛的,懷念年輕的,不止你一個人。」 ... 仔細審視生活,才發現,太多時候,我們都有視覺盲區—— 人們習慣性地把視線聚焦在自己的付出和委屈上,卻忽略了,自己的身邊,其實一直有人在意你;再平凡的生活里,也會有閃閃發光的小確幸。 只是,自我情緒一旦放大,那些「看不見」的愛和關心,可能就越多。 臺灣漫畫家朱德庸,有一個著名的漫畫《我從十一樓跳下去》。 講的是一個人從十一樓跳下去,看到的內容。 「10樓恩愛著稱的阿呆夫婦正在互毆 9樓平常堅強的Peter正在偷偷哭泣 8樓的阿妹發現未婚夫跟最好的朋友在一起 7樓的丹丹在吃她的抗憂鬱癥藥 6樓失業的阿喜還是每天讀七份報找工作 5樓受人敬重的王議員正在偷穿老婆的內衣 4樓的Rose又和男友鬧分手 3樓的阿伯每天都盼望有人拜訪他 2樓的莉莉還在看她那結婚半年就失蹤的老公照片」 「在我跳下之前,我以為我是世上最倒霉的人 現在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困境 我看完他們之後 深深覺得其實自己過得還不錯…… 所有剛才被我看的人現在都在看我 我想他們看了我以後 也會覺得自己其實過得還不錯……」 但半伴並不是說: 非要看見別人的不幸、通過「比慘」的方式才能確定我們攥在手中的幸福; 也不是非要在「喪」生活里自欺欺人,掩埋對真正問題的思考和解決。 只是,千萬別對生活有所誤解。 表面看,有的人衣著光鮮,春風滿面,有的人庸庸碌碌,愁眉不展。 關上門來,各自有各自的苦惱和快樂。 大多數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是痛苦常常和溫情相伴; 是謊言裡摻雜了一點善良; 是無可奈何里還有一點慶幸…… ... 每個人都在時間的洪流里,活得錯綜複雜。 微博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很多人的答案都平平淡淡: 「去吃火鍋和奶茶。」 「洗個頭,出門,在大街上亂逛。」 「去看一場電影。」 「和異地戀的ta見個面。」 …… 通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不是某個選擇、某些比較,而是珍惜那些「看得見」「抓得住」的美好。 當下的時光,可能就是你的高光時刻。 點個贊吧,幸福生活的唯一秘訣就是,珍惜。 ...... 作者:本文轉自公眾號 談心社(txs163),這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我們為你一個提供聚集地,為你呈現年輕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們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一半一伴經授權後發表。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emotion/m989pkz.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2189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田中下背酸痛中醫推薦社頭白天賴床睏倦改善中醫診所福興體溫控制功能異常治療中醫大葉大學附近推薦胃脹改善中醫診所
埔鹽昏眩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二林昏眩看什麼科 把脈超神的南投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彰師大附近推薦大量出汗看什麼科 大城頭痛看什麼科 鹿港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埔里缺乏食慾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田中白天沒精神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大城強迫症治療中醫 永靖焦慮不安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ptt推薦的草屯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qm07ih93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